English

建立对口帮扶的制度保证系统

1999-08-13 来源:光明日报 张晓阳 我有话说

1996年中央扶贫开发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东西扶贫协作,确定经济较发达的东部9个省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对口帮扶经济欠发达的西部10个省区。这项政策实施近3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东西扶贫协作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9年4月底,东部13个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累计捐款和赠物折款10亿多元,双方签订项目协议2000个,实际投资40亿元,从贫困地区定点输出劳动力25万人次,劳务收入8亿多元。

对口帮扶政策的推进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作:充分体现了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不仅对这一地区的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好评,而且已经开始形成了一种巨大的社会无形资源,推动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发达地区现代经济发展观念的导入,促进欠发达地区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逐步消除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影响;发达地区将部分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不仅有利于该地区的产业升级,而且通过在西部地区建立能源、原材料基地,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产生了产业联动效应;发达地区先进的技术、经营管理经验、知名企业品牌等生产要素的导入,已经开始激活西部地区的资产存量,实现资产优化重组,推动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加快从政府的政策导向为主的对口帮扶操作模式向走政府政策导向与利用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道路转变,是实践证明了的一个正确选择,但当前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以下障碍:

一是对口帮扶的政策有待规范化。由于目前主要是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力量和政策来实现对口帮扶,还缺乏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来作为保证。这必然给对口帮扶的规范性、可持续性带来很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当前要借助市场的力量,由政府行为为主转变为企业自主行为为主,还缺乏必要的市场交换条件。如何将政府的力量同市场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是目前对口帮扶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二是西部的一些地区由于长期处于封闭传统文化、自然经济的状态下,人们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体仍囿于家庭、宗教、村落等血缘与地缘范围内,要与现代化、市场经济相融合,还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

三是实施对口帮扶政策,在推动东西双方产业合作,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过程中,一部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已经给这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实际上,这样的产业转移,虽然一时可以促进西部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以破坏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发展,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四是由于政策和制度的不规范性,在对口帮扶中也出现了“寻租”现象。“寻租”是指在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条件下,社会各经济单元通过非市场化或非生产性、经营性的活动,寻求非经常性利润。据调查,“寻租”现象已经在对口帮扶中出现,一部分地方正在利用政策和制度的不规范性,千方百计在“造租”和“寻租”,使对口帮扶的利益流入少数人的手中,导致对口帮扶政策在实施中变型。

我们认为,从发展的趋势来分析,对口帮扶的作用已经大大超过一般意义上的扶贫帮困。如能进一步提高对实施这项政策重要意义的认识,在政策和制度上不断加以规范,使之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持续的发展,尤其是对保持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加强民族的团结,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保证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对口帮扶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口帮扶的制度保证系统。这一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建立完整的组织保证系统。即组建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援助不发达地区的专门机构,如可在国务院设立西部地区经济开发署,并在相关地区设立直属开发机构等,统一对西部开发的系统管理,以形成援助不发达地区的组织保证体系。

——建立科学的政策保证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要与国家扶持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相对接,而且要与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相对接。如与中央政府实施的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以及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政策等对接。通过这一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可以起到积极鼓励和引导国内外的企业和个人到西部地区去投资和发展,广泛参与西部地区的建设,逐渐将对口帮扶这类依靠政府的政策为主的行为,转变为主要按照市场规则运行,以企业的自主行为为主。

——建立较为完整的保证系统。市场经济将我国的经济运行和政府的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也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目标选择。建立西部开发法等应尽早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日程。这一套规范法律系统的运行,不仅可以保证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而且可以从法律和制度上消除“寻租”,有效维护西部地区开发企业的利益。

——建立科学的决策保证系统。保证政府和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不仅可以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以上系统相配套的是还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决策保证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可以保证西部建设项目立项和运行的科学性,而且可以有效保护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避免以破坏环境、破坏资源换来一时经济发展的事件发生,从而使我国至今尚完善的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屏障得以保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